豐原廟東夜市旁的慈濟宮,是豐原最早的廟宇。乾隆年間的慈濟宮在岸裡社古文書上稱為觀音亭,推算應該於乾隆於42年就有的廟宇。
而觀音亭如何變成慈濟宮的真正原因已經不得而知,慈濟宮目前最古老的鑄造香爐是嘉慶六年,上面鑄造有 慈濟宮 天上聖母 嘉慶六年。
目前廟的建築本體是於昭和8年(西元1933年),由岸裡社張家後人張麗俊主持重修,木雕由臺北中和陳應彬師傅施作,石雕工作請泉州惠安名師完成。
木雕大師陳應彬是台灣日治時期著名的傳統建築匠師
主要有名的作品有:
北港朝天宮(1908年~1912年)
澳底仁和宮(1913年)
桃園壽山巖朴子配天宮(1915年)
臺北大龍峒保安宮(1917年)
關仔嶺大仙寺(1918年)
木柵指南宮(1921年)
臺中林氏宗祠(1922年)
臺中旱溪樂成宮(1924年)
二重先嗇宮(1925年)
麥寮拱範宮(1930年)
泰山頂泰山巖(1935年)
劍潭古寺(1935年)
至於木雕大師陳應彬的兩個徒弟也是相當有名
木雕大師黃龜理
主要有名的作品有:
三峽祖師廟
淡水祖師廟
北投關渡宮
艋舺龍山寺
木雕大師廖石成
主要有名的作品有:
臺北行天宮
北投行天宮
艋舺龍山寺
寫到這,豐原慈濟宮的木雕應該已經是國寶級,作工不輸給木雕有名的三峽祖師廟,不過三峽祖師廟是由留日藝術家李梅樹教授設計,三峽祖師廟之後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殿堂,設計感更勝一籌。
至於慈濟宮這個名子與慈濟功德會有沒有關係,證嚴法師出家前是住豐原,不過慈濟宮與慈濟功德會是沒有關係。
大牌樓的木雕,但是已經分不清楚這是近代作品還是大師作品
廟埕掛滿供奉燈籠
銅獅-年份是1975年
石燈籠
藏修處-側門
屋頂上裝飾,廟門在1979年整修過,可能是當時的作品
定靜居-側門
鐘鼓樓
金爐-這是台銀喔
24孝-這石刻確定是1933年的作品
修繕碑石刻-也是1933年的作品
廟門-1979年
龍柱的年份是戊午年-1978年
1933年的作品要仔細找才找的到
三山國王-簡單說就是山神,北部比較少拜三山國王
潮州人及潮州客家人才會拜
三山國王金爐
屋頂飛簷與龍
屋頂飛簷推測可能是1979年那時的作品
觀音噴水池,以咕咾石砌成
上卷形石窗
上卷形石窗是這裡獨有的
這裡還是有在燒金紙,自由投錢拿金紙
這石壁是1933年的作品
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廟不在大,有神則靈。
慈濟宮祀有媽祖與千里眼、順風耳兩;釋迦如來、玉皇大帝、地母元君、三官大帝、觀音菩薩、地藏菩薩、三山國王、太陽星君、太陰星君、文昌帝君、關聖帝君、巧聖先師、西秦王爺、神農大帝、華佗先師、註生娘娘、城隍爺、延平郡王、福德正神、建廟大德神位等。算是不管道教、佛教台灣有的神明能拜的全供奉了。
至於靈不靈,據廟方說1877年丘逢甲前往台南府城考秀才,來這裡拜過後金榜題名;至於個人經驗,我在2009年金融海嘯的隔一年考慮要不要買房子,有來這抽籤,當時三允杯抽到甲子第一籤,想說不準,再一次三允杯抽第二支也是甲子第一籤,頓時信心大增,以每坪9.8萬買下靠火車站附近三房兩廳新成屋,這張頭籤一直留到現在,所以對我來說,算靈驗吧。